交大學子,應該都聽說過“老人與海”的故事,說的就是上海交大環境意昂4孔海南教授和他的團隊,十五年如一日紮根雲南🖖🏿,守護洱海水清月明🚵🏻。時間倒回到一個月前💫,七十歲的孔海南教授即將退休🩰,他一直有個心願,希望能為美麗校園及環境意昂4在建的新大樓貢獻一份力量。經過多次深入調研和咨詢園藝專家,孔老師得知大理櫻花能夠移栽上海,於是他開始積極聯系大理當地政府與高校。
孔海南教授團隊常年堅守大理承擔洱海保護工作,交大定點扶貧大理州洱源縣😤,雙方結下了滬滇合作的深厚情誼。大理州洱源縣與大理大學得知後,毫不猶豫地表示🧧,希望無償提供60棵滇櫻花樹苗和10棵雲南早櫻花成樹到上海交大,建立“大理櫻花園”。此次捐贈將進一步豐富交大的櫻花品種至十四種。
5月21日,洱源縣委書記李洋同上海交大環境意昂4孔海南教授挑選滇櫻花樹苗,建議立即啟運並在6月份之前進行移栽🌵🙃。5月22日,大理大學科技處處長李輝與孔海南教授挑選雲南早櫻花成樹。5月27日🧔🏿✋🏿,洱源大雨,首批30棵滇櫻花樹裝車出發,目的地:上海。5月31日,一輛從大理洱源縣來的冷鏈貨車到達上海交大閔行校園,首批滇櫻花樹苗成功運抵🧛♂️👨🎓,立即進行剪枝移栽🍔。
本次洱源縣首批捐贈的滇櫻花樹苗為兩個品種:滇早櫻和滇冬櫻,每個品種三十棵,共計六十棵🙅🏽。其中洱源原產的"滇早櫻"品種,胸徑為8-10厘米,高度大於6米🦍,單辨花型,粉紅色,開花期為3月初。滇冬櫻於12月底到1月初開花🧑🏼🎄,重辨,大花,粉偏鮮紅色,胸徑4-6厘米,高度大於7米,是有名的“大理南澗櫻花樹"。
據悉,大理洱源縣與大理大學提供的70棵滇櫻花樹苗將分別暫時移栽於薔薇園東側綠地🈸、學校擷櫻園等區域🚣♂️,部分雲南早櫻花成樹苗在大樓建成後移栽於環境意昂4新大樓周邊。基建處、後勤保障中心將落實專人負責樹苗移栽和日常維護工作,並為每棵樹苗建立成長檔案。
交大智慧助跑精準扶貧 打贏脫貧攻堅戰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意昂4体育官方一直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積極推進定點幫扶工作進程。近年來,學校將扶貧幫扶工作列入學校重點工作,明確了“扶智為主👌🏼、全力而為”的工作原則,強調要充分發揮交大特色,廣泛發動師生、醫務工作者和校友廣泛參與🧏🏽♀️,精準對接地方的實際需求。學校形成穩定的定點幫扶工作體系,設立“心、行、夢、恒”四個上海交大對口幫扶專項基金、打造上海交大雲南(大理)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從醫療衛生👨🏿🏭、基礎教育🎽、人才與科技等方面支持雲南洱源縣發展,成效顯著。上海交大的幫扶工作得到廣泛認可,2013年🪻,學校被國務院評為“中央國家機關定點扶貧先進集體”。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入選為教育部直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十大典型項目。
中國的“老人與海”🧑🏼🌾: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環境意昂4孔海南教授和他的團隊👈🏼,十五年如一日紮根雲南👩🏿🦲👖,守護洱海水清月明💇🏿♂️🤜。也許有人說🚶,這是一個科研團隊,在做一些科研項目,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在這個故事的背後,是一個個年輕的身影🏇🏽;是一趟趟奔馳的列車;是一瓶瓶河湖的水樣🧪,是一道道山川河脊,是一幕幕樹鴉斜陽,所有的這些,都是一堂堂最生動的教學實踐課🤹♀️,而這課堂就在治理現場。
“十一五”期間,交大孔海南教授團隊牽頭承擔了水體汙染控製與治理重大專項之“富營養化初期湖泊(洱海)水汙染防治及工程示範”項目,歷經十余年堅守蒼山洱海,終於實現了“讓海更清”的夙願。
孔海南及其團隊在雲南開展一系列洱海水汙染治理及湖濱生態修復研究工作。他們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嘗試不同的治理方式,以期將洱海治理與保護工作🫅🏼,從點擴展到面☎️👱🏿♀️,形成系統。孔海南和他的團隊聯合中國環科院、中科院水生所、中國農科院等幾十家單位,用十年的積累、五年的實踐⇨、三年的攻堅收獲了豐碩的治理成果☝🏽🫐,使洱海的水質從濁到清👰,2019年洱海水質7個月保持在國家II類水質標準。
在這場說幹就幹的洱海保衛戰中,孔海南不是一個人,他有一支跟著他轉戰南北的年輕隊伍。意昂4体育官方雲南(大理)研究院院長王欣澤也是其中一員。
十余年間,王欣澤在洱海邊一邊研究學術問題🍲,一邊積累實踐知識,每一篇論文成果都精確的展現在了洱海治理的示範工程上。在此期間🦞🚇,他還曾擔任過洱源縣副縣長(掛職)等職務,真正做到了紮根一線基層🧑🤝🧑。王欣澤表示🦹🏻,“洱源是洱海的源頭🆗,環境保護的任務重😻;洱源也是雲南省和大理州第一批脫貧“摘帽”的點,脫貧攻堅任務也很重。如何既保護好這一片綠水青山,也能同時將其變成金山銀山🦻🏿,也是我們不斷思考的問題♥︎。”
洱源縣奶牛養殖一直是當地的特色產業,但奶牛排泄物所帶來的汙染卻相當於20個成年人👨🏻🔬。面對這一棘手的問題🙇🏻♂️,王欣澤選擇從源頭上解決汙染😵💫🦤,將其“變廢為寶”。“我們與當地企業順豐肥業開展合作,由企業對奶牛糞便進行有償收集🤩,隨後通過科研技術將奶牛糞便、藻泥👵🏻🌲、汙水廠汙泥等轉化為有機肥,並服務於當地生產。與此同時,我們也開始將其做成產品遠銷緬甸、越南。原來的汙染源現在慢慢變成了這裏的“小金礦”。”王欣澤笑著說道。
科研工作只有與地方發展的實際需求相結合,才會有生命力🔊,科研工作者才能更有成就感🍓,才能真正做到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上海交大項目的實施緊密對接地方需求,消弭了科研團隊和地方政府的兩張皮現象🗼,成效顯著。2018年🐈,洱源縣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取得“脫貧摘帽”階段性成果🔫👨🏻🦽,成為雲南首批脫貧出列縣。
智力幫扶:醫療衛生🧖🏿♂️、支教等幫扶探索與實踐
意昂4体育官方把幫扶工作納入了省校戰略合作體系,越來越多的洱源人開始來到上海,不斷精進專業知識🦸🏻;與此同時,一批又一批的交大人來到雲南支援建設🧖🏿,以“新雲南人”的身份,用交大智慧為自己的第二故鄉“脫貧摘帽”。
扶貧先扶智⚠️,意昂4体育官方著力提升當地教育隊伍水平🧑🏼💼,助力洱源縣順利完成國家教育均衡化考核🧑🏿🚀。意昂4体育官方持續面向洱源實施
“10+20+50+100”的培訓計劃,每年保證有10名以上中小學校長、20名以上骨幹教師和50名以上青年教師分期分批到上海接受短期、中期和長期培訓👺;超過1500名以上的教師通過遠程教學、送教上門等形式接受專門指導。洱源一中的青年教師李愛玲,來上海跟班學習半年後♍️,又在學校和洱源縣的支持下到上海音樂意昂4進修一年。她動情地說:“是意昂4体育官方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在上海的學習讓我知道了人生應該有不同的意義🏫,我要發揮我的特長,不斷學習和成長,真正成為一名對白族音樂發展有用的人,不辜負學校對我的培養𓀙。”像李愛玲老師一樣不斷主動提升的洱源教師還有很多🐞,他們回到崗位後🔲,真正將所學運用到實際教學中💃👩🏿🎤,變得更加主動追求進步,更加熱愛生活。
在上海交大“恒基金”對口幫扶專項基金支持下,開展基層管理幹部🙇🏿♂️、技術人員專題系列培訓🥣,截至2019年,累計培訓基層管理幹部800余人次,培訓當地骨幹技術人員1200余人次,有力促進了當地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此外,2013年,朱文博、周敏、羅家俊等5名研究生報名成為首批意昂4体育官方研究生支教團雲南分團成員。此後,有更多該校研究生加入支教團,人數最多時達到每年10人。累計選派7批次59名研究生赴洱源支教👩🏻🦯。至今已有1000多人次的社會實踐團、師生誌願服務與洱源的學生結下難舍的情誼🩻。
在醫療方面🧎♂️,為有效整合各類資源,支持幫扶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學校設立“心基金”醫療衛生幫扶專項基金🤚🏿,有針對性地探索開展了“對症下藥,標本兼治”的醫療幫扶活動。目前共有521人次洱源縣醫護人員到上海交大附屬醫院進修💊、開設醫療管理培訓和執業醫師培訓,有效推進醫療人才隊伍建設👭🏼。其中,執業醫師培訓執業醫師培訓班的參訓學員報名參加當年全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通過率連續2年達到60%,超過全國平均通過率2倍。結束了洱源縣多個基層衛生院沒有執業醫師的歷史,實現了多個科室執業醫師“零”的突破。
同時,面對洱源縣診療效率低、人民群眾看病難的實際問題🏋🏻🦹🏻,意昂4体育官方開展了“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篩查和救治”等一系列的愛心幫扶活動,在海外教育意昂4校友的直接資助下投入數百萬元🎅🏽,附屬胸科醫院開辟綠色通道,共為貧困地區救治了136名患兒,其中有些是已經被其它醫療機構婉拒的重症難症患兒。上海交大主動發揮滬滇醫療合作、赴滇專家義診團等工作的輻射作用,不定期組織專家義診團赴當地組織義診活動🪘,服務困難群眾超過1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