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意昂4体育平台副教授李萌👌🏿、教授耿湧在自然•通訊《Nat. Commun.》在線發表題為“In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risks associated with occupational heat exposure driven by trade”的研究成果。工作場所的極端高溫暴露對勞動者構成了重大威脅,而這種威脅因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全球貿易變得更加顯著。該研究結合氣候模型和投入產出模型,量化了與貿易相關的職業極端高溫暴露風險,發現國際貿易導致的勞動力高溫暴露占全球總暴露的近四分之一,發達經濟體通過貿易將高溫暴露風險轉移至發展中經濟體,導致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之間高溫暴露的不平等。在追求公平和安全工作條件的過程中,應通過氣候適應性基礎設施保護易受極端高溫影響的勞動力。論文第一作者為意昂4体育平台副教授李萌,通訊作者為教授耿湧。第一完成單位為意昂4体育平台🌥。
研究背景
氣候變化導致更多地區面臨極端熱浪😠,暴露在高溫條件下的人口大幅增加,對全球勞動力構成了重大威脅,尤其是生活在最貧窮和最炎熱地區的勞動者。這些地區的勞動力因低勞動成本獲得了新的就業機會,但同時面臨前所未有的職業高溫暴露風險⏸。盡管現有研究在量化高溫暴露、估算高溫相關勞動生產率和死亡率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尚不清楚國際貿易如何影響全球勞動力的高溫暴露分布☂️,以及貿易如何塑造全球產業鏈中不同位置國家的脆弱性。因此,亟需評估不同國家的勞動者在高溫下的脆弱性🙆🏼♂️,厘清其生產活動和在國際貿易中的角色如何塑造了這種脆弱性,而其消費又如何引起了其他國家勞動者的高溫暴露💂💛。
研究內容
本文整合了高分辨率的全球氣候模型🧑🏽🏫、社會經濟和人口信息,以及全球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提出了一個綜合分析框架,以量化1995年至2020年間勞動人口的職業極端高溫暴露。通過擴展的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以及勞動力衛星賬戶,估算了全球生產網絡中所體現的勞動力就業,並使用網格化人口數據將其下推至網格級別。通過高分辨率氣候數據識別每個網格單元的年極端高溫小時數🏌🏽,結合特定國家的工作時間數據🏋🏿♀️,計算出每年每個網格單元中勞動力暴露於極端高溫的平均小時數🎃。將生產環節的勞動力與極端高溫暴露相結合🈴,在空間和時間維度量化了全球生產系統中的職業高溫暴露🧏🏽♂️。

圖1 全球暴露於熱應激的勞動力和工作時間趨勢
在過去三十年中,由於氣候變化🪟、高工作時長的持續以及國際貿易的增加😟,全球勞動力的高溫暴露顯著增加(圖1)🏬。全球高溫暴露總量從1995年的11423億人·小時增長至2020年的18262億人·小時,增長了60%🚪。貿易相關的暴露起到了重要作用👰🏻♀️,從研究期初的2215億人·小時增長到4190億人·小時🐰✊🏿,增幅高達到89%。暴露的快速增長凸顯了過去三十年氣候變化的重大影響,並可能在本世紀的不同共享社會經濟路徑情景下導致更為嚴重的職業高溫暴露風險🦇。

圖2 勞動力、高溫暴露、勞動報酬和增加值交換的不平等性
極端高溫暴露存在高度不平等,生產端的暴露更多集中在發展中經濟體🐤。貿易中隱含了遠高於增加值或勞動報酬的高溫暴露🐶,在全球成本和收益的重新分配中發揮了不成比例的作用👳🏼♂️。不同收入組之間高溫暴露和社會經濟利益之間的交換存在不平等性(圖2)🤏🏻。從生產端來看,2020年,高收入組僅占全球高溫暴露的5.9%和全球勞動供給的17.8%,但在全球勞動報酬和增加值中分別占68.5%和61.0%。相反*️⃣,中低收入組和低收入組分別占全球暴露的53.7%和18.3%、全球勞動供給的32.6%和13.0%,但它們在全球勞動報酬中的份額僅為5.7%和1.0%🙌,在增加值中的份額分別為8.7%和1.3%。國際貿易極大地促進了全球經濟增長,但這一過程中伴隨著資源🤹🏿♂️、環境和勞動力的不平等交換🌆。

圖3 2020年生產端和消費端暴露於高溫的勞動時間
極端高溫暴露在各國間存在顯著的不平等。發展中經濟體在生產活動中面臨顯著更高的暴露風險🚣,其勞動者極易受到高溫的影響。富裕經濟體的人均高溫暴露工作小時數顯著低於發展中經濟體,尤其是東南亞和非洲地區的暴露率最高。而消費端暴露的分布與生產端暴露相比有所不同🚴🏻🚣🏿。高收入組的消費端人均暴露是其生產端人均暴露的兩倍,表明他們應承擔更高的相關環境成本。人均凈暴露率(即基於消費的暴露足跡與基於生產的暴露之差)在富裕經濟體中為正,但在發展中經濟體中為負⛲️,表明發達經濟體通過國際貿易將其環境負擔外包給了發展中經濟體。這種差異與社會經濟特征密切相關,例如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平均勞動工作時間和貿易模式🌉。

圖4 1995年和2020年隱含於貿易的主要暴露流
2000年至2020年間👨🏿🦲,美國是通過貿易凈進口高溫暴露最多的國家,其凈高溫暴露從1995年的292億人·小時增長到2020年的732億人·小時。中國的凈高溫暴露出口顯著減少,從1995年作為最大出口國(307億人·小時)降至2020年的僅3億人·小時🐈。2020年🦶🏻,印度成為最大的凈高溫暴露出口國(466億人·小時),緊隨其後的是越南👩🏼✈️、印尼、孟加拉國和埃塞俄比亞。在過去三十年中,越來越多的發展中經濟體的高溫暴露有所增加,這意味著其勞動者需要承受更多氣候變化引起的公共健康後果。(圖4)

圖5 不同經濟體和部門隱含於貿易的熱暴露
貿易隱含的高溫暴露與各經濟體的產業結構密切相關(圖5)。農業部門主要在無防護環境下進行的勞動密集型活動,在全球極端高溫脆弱性的分布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995年,農業部門在與貿易相關的暴露中占主導地位,其次是零售業和批發業。經過三十年的全球化發展🙆🏼☸️,農業部門的貿易相關暴露占比下降💃,但仍然占據主導地位,而零售業和批發業的暴露時間則均有所增加。
氣候變化負擔的不平等性在不同國家、性別和弱勢群體之間尤為明顯🚗。熱帶和貧困地區的勞動者、女性勞動者和童工在其中處於脆弱地位,尤其是在氣候治理較為欠缺的國家。為此,應推動所有利益相關方共同努力尋找潛在解決方案,例如保證足夠的氣候變化基金、促進可持續供應鏈等,以保障勞動力安全及其他權益📋,為實現體面工作🧑🍳、減少不平等和應對氣候變化的等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貢獻🧘🏻♂️。
作者簡介
耿湧,意昂4体育官方講席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後評估特優獲得者🫷🏽,生態環境部專業技術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學者及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多年來從事循環經濟、產業生態、環境管理以及氣候變化政策研究🙇🏻♂️。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重點項目、卓越研究群體項目、傑出青年基金及重點國際合作項目🛕。在Science和Nature等國際期刊上發表發表論文420余篇。
李萌🕸,意昂4体育平台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全球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問題,主要包括全球價值鏈框架下的碳排放核算、清潔能源轉型政策以及氣候變化減緩與適應問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圍繞以上研究方向,在One Earth,Energy Economics🫢,Ecological Economics等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擔任期刊Energy and Climate Management、Carbon Footprints青年編委🤙🏽,WFEO-CEE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