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禮知(Zhang Lizhi)
特聘教授
郵箱:zhanglizhi@sjtu.edu.cn 辦公地點:綠色環境樓827
研究方向
1. 汙染控製化學
2. 光/電催化
3. 納米環境材料
個人簡歷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4),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計劃(2015)🧝🏼⛷,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6)🦶🏻,中組部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7)🫴🏽𓀏,湖北省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入選者(2012),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領培養計劃第二層次入選者(2012),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007),洪堡學者(2006-2007,德國馬普膠體與界面所)。已獲授權專利 30 余項◻️😵💫。在 Nature Sustainability、 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PNAS、JACS🛤👮🏻♂️、Angew. Chem. Int. Ed.、AM、ES&T☂️、WR 等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 390 篇👨🏼🦰🧑🏻🔧,其中34篇入選 ESI 高被引論文🎈,1篇入選ESI熱點論文。論文已被引用 44200 多次💒🛥,其中他引 42980 多次🥰, H 因子 116。擔任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太陽光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IOP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社旗下期刊Sustainabil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執行編委,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化學學報、化學進展👳🏻♀️、環境化學、環境科學等雜誌編委🏋🏿。2008年獲得湖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2011年獲湖北省青年科技獎,並入選湖北省自主創新“雙百計劃”,2012年入選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領培養計劃和湖北省高層次人才工程🥘🛋,2014年起連續入選 Elsevier發布“化學領域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2015年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2018年起連續入選 Clarivate(Web of Science)交叉領域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2019年獲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教育背景
1991-1995:中國地質大學應用化學系,工學學士😆👳🏻♀️。
1995-1998⌚️🕕:華中科技大學化學系👌🏽,工學碩士。
2000-2003📥😋:香港中文大學環境科學系,哲學博士。
研究經歷
1998-2000: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助教👷🏼,講師。
2003-2005: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博士後🧙🏿♀️。
2004-2021🧑🔧🤢:華中師範大學化學意昂4,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6-2007💕:德國馬普膠體與界面研究所,洪堡研究人員📤。
2021年9月至今,意昂4体育平台,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學經歷
物理化學雙語課(化學生物學本科基地班)
材料研究前沿(化學物理學本科基地班)
新生研討課(本科生必修課)
化學與社會(本科生選修課)
環境化學與工程(研究生必修課)
納米材料化學專題(研究生選修課)
環境催化材料(研究生選修課)
學術兼職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湖北省化學化工學會環境化學化工專業委員會委員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編委
化學學報編委
化學進展編委
環境化學編委
環境科學編委
代表性論著
近5年代表性論文
1. Zhao, S. X.; Li, H.*; Dai, J.; Jiang, Y. Q.; Zhan, G. M.; Liao, M. Z.; Sun, H. W.*; Ling, C. C.; Yao, Y. C.; Zhang, L. Z.* Selective electrosynthesis of chlorine disinfectants from seawater. Nat. Sustain. 2024, 7, 148.
2. Dai, J.; Tong, Y. W.; Zhao, L.; Hu, Z. W.; Chen, C. T.; Kuo, C. Y.; Zhan, G. M.; Wang, J. X.; Zou, X. Y.; Zheng, Q.; Hou, W.; Wang, R. Z.; Wang, K. Y.; Zhao, R.; Gu, X. K.*; Yao, Y. C.*; Zhang, L. Z.* Spin polarized Fe1-Ti pairs for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reduction nitrate to ammonia. Nat. Commun. 2024, 15, 88.
3. Guo, F. R.; Mao, C. L.*; Liang, C.; Xing, P.; Yu, L. H.; Shi, Y. B.; Cao, S. Y.; Wang, F. Y.; Liu, X.; Ai, Z. H.*; Zhang, L. Z.* Triangle Cl-Ag1-Cl Sites for Superior Photocatalytic Molecular Oxygen Activation and NO Oxidation of BiOCl. Angew. Chem. Int. Ed. 2023, e202314243.
4. Li, M. Q.; Li, H.*; Ling, C. C.; Shang, H.; Wang, H.; Zhao, S. X.; Liang, C.; Mao, C. L.; Guo, F. R.; Zhou, B.; Ai, Z. H.*; Zhang, L. Z.* Highly selective synthesis of surface FeIV=O with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and chlorite for efficient oxygen transfer reaction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23, 120, 38, e2304562120.
5. Mao, C. L.; Wang, J. X.; Zou, Y. J.; Shi, Y. B.; Viasus, C. J.; Loh, J. Y. Y.; Xia, M. K.; Ji, S. F.; Li, M. Q.; Shang, H.; Ghoussoub, M.; Xu, Y. F.; Ye, J.; Li, Z. L.; Kherani, N. P.; Zheng, L. R.*; Liu, Y. J.; Zhang, L. Z.*; Geoffrey A. Ozin* Photochemical Acceleration of Ammonia Production by Pt1-Ptn-TiN Reduction and N2 Activation. J. Am. Chem. Soc. 2023, 145, 24, 13134.
6. Li, X.; Wen, X.; Lang, J. Y.; Wei, Y.; Miao, J.; Zhang, X. C.; Zhou, B. X.; Long, M. C.*; Alvarez, P. J. J.; Zhang, L. Z.* CoN1O2 Single-Atom Catalyst for Efficient Peroxymonosulfate Activation and Selective Cobalt(IV)=O Genera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23, e202303267.
7. Shi, Y. B.; Shou, H. W.; Li, H.*; Zhan, G. M.; Liu, X. P.; Yang, Z. P.; Mao, C. L.; Cheng, J. D.; Zhang, X.; Jiang, Y. Q.; Zhao, S. X.; Wang, J. X.; Liu, X.; Song, L.; Sun, H. W.*; Zhang, L. Z.* Visible Light-Driven Conversion of Carbon-Sequestrated Seawater into Stoichiometric CO and HClO with Nitrogen-Doped BiOCl Atomic Layers. Angew. Chem. Int. Ed. 2023, e202302286.
8. Li, L. J.; Hu, Z. F.*; Kang, Y. Q.; Cao, S. Y.; Xu, L. P.; Yu, L.; Zhang, L. Z.* and Yu J. C.* Electrochemical gener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from a zinc gallium oxide anode with dual active sites. Nature Commun. 2023, 14, 1890.
9. Yao, Y. C.; Zhao, L.; Dai, J.; Wang, J. X.; Fang, C. Y.; Zhan, G. M.; Zheng, Q.; Hou, W.; Zhang, L. Z.* Single Atom Ru Monolithic Electrode for Efficient Chlorine Evolution and Nitrate Reduc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22, 61, e202208215.
10. Ling, C. C.^; Liu, X. F.^; Li, H. ; Wang, X. B.; Gu, H. Y.; Wei. K.; Li, M. Q.; Shi, Y. B.; Ben, H. J.; Zhan. G. M.; Liang, C.; Shen, W. J.; Li, Y. L.; Zhao, J. C.; Zhang, L. Z.* Atomic-Layered Cu5 Nanoclusters on FeS2 with Dual Catalytic Sites for Efficient and Selective H2O2 Activa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22, 61, e202200670.
11. Shi, Y. B.‡; Li J.*‡; Mao, C. L.‡; Liu, S.; Wang, X. B.; Liu, X. F.; Zhao, S. X.; Liu, X.; Huang, Y. Q.; Zhang, L. Z.* Van Der Waals Gap-Rich BiOCl Atomic Layers Realizing Efficient, Pure-Water CO2-to-CO Photocatalysis. Nat. Commun. 2021, 5923.
12. Gu H. Y.; Liu, X.*; Liu, X. F.; Ling, C. C.; Wei, K.; Zhan, G. M.; Guo, Y. B.; Zhang, L. Z.* Adjacent Single-Atom Irons Boosting Molecular Oxygen Activation on MnO2. Nat. Commun. 2021, 12, 5422.
13. Shi, Y. B.^; Zhan, G. M.^; Li, H.*; Wang, X. B.; Liu, X. F.; Shi, L. J.; Wei, K.; Ling, C. C.; Li, Z. L.; Wang, H.; Mao, C. L.; Liu, X.; Zhang, L. Z.* Simultaneous Manipulation of Bulk Excitons and Surface Defects for Ultrastable and Highly Selective CO2 Photoreduction. Adv. Mater. 2021, 2100143.
14. Li, M. Q.; Shang, H.; Li, H.*; Hong, Y. H.; Ling, C. C.; Wei, K.; Zhou, B.; Mao, C. L.; Ai, Z. H.*; Zhang, L. Z.* Kirkendall Effect Boosts Phosphorylated nZVI for Efficient Heavy Met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17115.
15. Mao, C. L.; Wang, J. X.; Zou, Y. J.; Qi, G. D.; Loh, J. Y. Y.; Zhang, T. H., Xia, M. K.; Xu, J.; Deng, F.; Ghoussoub, M.; Kherani, N. P.; Wang, L.; Shang, H.; Li, M. Q.; Li, J.; Liu, X.; Ai, Z. H.; Ozin, G.A.*; Zhao, J. C.; Zhang, L. Z.* Hydrogen Spillover to Oxygen Vacancy of TiO2-xHy/Fe: Breaking the Scaling Relationship of Ammonia Synthesis. J. Am. Chem. Soc. 2020, 142, 17403.
研究成果
人才計劃類項目
1. 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領培養計劃第二層次人才🐬,2013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200 萬,主持人。
2. 湖北省自主創新“雙百計劃”崗位特聘人選🌁💅,2012 年 1 月至 2014 年 12 月,30 萬,主持人。
3.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NCET-07-0352)“納米結構可見光光催化劑和電極材料的非水液相法合成、表征及其應用”𓀊🏌🏼♀️,2008 年 1 月至 2010 年 12 月,50萬🫂,主持人。
4.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獎勵計劃(2015年)
5. 中組部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7年)
主持和參加的科研項目
1. 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地下水復合汙染原位高效反應帶修復技術”(2023YFC3708000),2023年12月至2027年11月💂,4560萬元(國撥經費2000萬元),主持人
2. 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復合納米材料深度除磷的過程效應與機製研究”(2022YFA1205602)🏊🏽,2023年5月至2028年4月,593.75萬元,科研骨幹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工業廢水中絡合態重金屬電化學深度處理與提標減排新方法(U22A20402)”,2023年1月至2026年12月🤦🏽,257萬元(直接經費)🐆,主持人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基於鐵循環調控的地下水化學氧化修復新方法(21936003)”,2020 年 1 月至 2024 年 12 月,303萬元(直接經費),主持人
5. 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場地土壤與地下水汙染物多介質界面過程和調控機製”的課題一“土壤-地下水中汙染物界面反應原位表征技術與方法(2018YFC1800701)📇,2018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1 月,255萬元,主持人
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氧空位-過渡金屬雙活性中心太陽光化學固氮材料合成及其催化機製研究(21872061)”,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66萬元(直接經費)💁🏽,主持人
7.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汙染控製化學(21425728)”🧥,2015 年 1 月至 2019年 12 月,400萬元,主持人。
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BiOCl層狀結構相關的晶面依賴特性及其可見光催化性能增強(51472100)”,2015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83萬元,主持人。
9.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納米零價鐵活化分子氧降解有機汙染物新技術(2013CFA114)”,2013 年 1 月至 2015 年 12 月, 20萬元🤦🏽♂️,主持人🧒🏻。
10. 科技部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激光拉曼光譜氣體分析儀的研發與應用(2012YQ160007)”之子課題“鍍金膜毛細管的製備”, 2012 年 10 月至 2015 年 9 月👨🏻🚒,213萬元,課題負責人。
11. 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 項目“高效光催化材料及其應用的基礎研究(2013CB632402)”, 2012 年 7 月至 2016 年 8 月,100萬元,科研骨幹。
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可見光光電催化/電 Fenton 耦合雙池氧化系統構建及其典型農藥汙染物降解特性(21177048)”𓀇,2012年1 月至 2015 年 12月👩🏽🎤💁, 60萬元🐰,主持人🤦🏻🍳。
1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納米製造的基礎研究”培育項目“柔性基體上無機半導體納米結構的低溫化學可控製造及其光電轉換性能研究(91023010)”🦧, 2011年1月至 2013年12月,50萬元,主持人🧜。
1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自摻雜光催化劑的設計、製備及其可見光光催化性能研究(21073069)”,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36萬元,主持人。
15. 湖北省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項目(創新群體)“用於農藥殘留檢測及汙染控製的環境材料設計和製備(2009CDA048)”,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40萬元📒,主持人。
16. 科技部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行動項目“尺寸可控電子級二氧化鈦納米粉體的產業化(2009GJD10036)”🦸♂️, 2010年1月至 2011年12月,40萬元👬,主持人👼🏼。
17. 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 項目“光催化材料及其應用的基礎研究(2007CB613301)”🕑, 2007年1月至 2011年12月,50萬元👩🏻🚒🚴,科研骨幹。
1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核殼結構 Fe@Fe2O3納米線的汙水處理技術及其相關機理研究(20777026)”,2008 年 1 月至 2010年12月🎅🏿,28萬元,主持人。
1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新型硫族化合物低維納米結構膜的生長機理及其可見光光電轉化和光解水特性(20503009)”,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30萬元✌🏻,主持人。
榮獲獎項
德國洪堡獎學金(2006)
湖北省優秀學士論文一等獎指導教師(2007🍸,2008,2010)
湖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催化材料的納米裁剪及其性能研究(2008年)
華中師範大學科研園丁(2008)
湖北省優秀碩士論文一等獎指導教師(2009,2011)
第十一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指導教師(2009)
華中師範大學第九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指導教師(2011年)
Elsevier 環境科學領域2005-2010 年間高被引中國作者獎(2010)
第十屆湖北省青年科技獎(2011)
首屆華中師範大學“青年五四獎章”稱號(2013)
本科生“博雅計劃”優秀指導教師稱號(2014)
Elsevier 中國高被引學者(2014起)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典型環境汙染物高效去除及其機理” (2016)
Clarivate(Web of Science)全球高被引科學家(2018 起)
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鹵氧化鉍光催化材料(201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