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題目👨🏿💻:觸媒催化氧化處理中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
報告人: 黃誌彬
報告時間:2025年2月17日(星期一)10:00
報告地點:線下,綠色環境樓231
邀請人: 強誌民🛌🏼、李文濤
報告摘要:
工業廢水中氨氮約30%來自石油化學工業(含石化工業區)。鑒於石化、化學工業高氮製程廢水處理難度高,排放水標準對此類製程與非高氮製程進行了區別對待。此外,難降解的工業廢水往往需要占用較大空間的生物處理或運作成本較高的化學處理👩🏼🍳。因此🙎🏿♂️,有必要建立占地小🧑🌾、運作成本低的技術🪽。
本團隊針對中高濃度難降解COD廢水的技術瓶頸😆,開發了一種無汙泥且可循環再生的觸媒廢水處理技術-催化氧化型活性碳(catalytic oxidative activated carbon, COAC)👦🏽。 COAC以活性碳為基底,利用薄膜化製備技術在其表面披覆釕金屬及其他重金屬💆🏼。透過活性碳本身的吸附力將有機物吸附至孔洞🦻🏿,再由孔洞內所披覆的貴金屬進行催化氧化。本研究共測試了數種不同主成分的有機氮廢水👩🦯,發現觸媒催化氧化技術的處理難易度與其結構相關, 由低至高分別為二甲基乙酰胺(DMAC)、乙氧基胺👨🏽💼、丙烯腈、N-甲基吡咯烷酮(NMP)、熒光增白劑💁🏼。利用COAC觸媒/臭氧處理後,預估90%以上的有機氮能直接轉換成氮氣,氨氮與硝酸鹽的轉換率小於10%,且處理過程中幾乎不產生汙泥🧖🏼♀️。此技術已成功應用至處理科技廠的乙氧基胺廢水及鋰電池電芯廠的NMP廢水,建立應用實績⤴️,驗證此觸媒催化氧化技術相較於傳統高級氧化法🚏,具有無汙泥產生、低操作成本🌚、低加藥量及氨氮/硝氮轉換率等特點🍃。
報告人簡介:
黃誌彬教授,美國特拉華大學環境工程博士,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士🧽、碩士。在臺灣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任教職三十余年,現為陽明交大任命的終身講座教授、環境科技與智能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曾任臺灣交大副校長👤、臺聯大系統副校長。黃教授研究生涯中👨🏽🎤,曾獲得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及傑出特約研究員獎之外,還獲得教育部優良博士論文指導教授獎🚵🏿、環工學會工程獎章、自來水協會學術卓越貢獻獎🐔⚰️、侯金堆傑出榮譽獎和美國環境工程師及科學家意昂4海外榮譽院士。
黃教授專業領域為水處理及汙泥處理工程🧟♂️,他在成為學術界知名工程學者的同時,也開始參與產業界的技術研發及產品開發工作🤵🏿♂️,黃教授現階段兼任臺灣水務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科技部凈水產學聯盟召集人等。